| 广告位 |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> 土木工程
新“固收+”产品要来了!任基金经理有相关投研年限要求
2025-11-18 16:57:40 土木工程 78323人已围观
简介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肖芮冬 犹记得不久前,业内有消息称多家基金公司收到窗口指导,对“固收+”类基金的投资范围和宣传进一步明确,要求相关产品的权益资产投资占比上限不得超过30%,超过该比例的不能 ...
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肖芮冬
犹记得不久前,固收+业内有消息称多家基金公司收到窗口指导,新产限求对“固收+”类基金的品任投资范围和宣传进一步明确,要求相关产品的基金经理权益资产投资占比上限不得超过30%,超过该比例的有相研年不能以“固收+”进行宣传。
近日,关投记者获悉,固收+首批规范后的新产限求“固收+”产品获批,广发基金、品任博道基金等均有产品在列。基金经理此外,有相研年对于基金经理的关投任职同样也有新的要求,基金经理要有一年以上含权资产的固收+投资和研究经验。
“固收+”基金数量持续增加 数据来源:Wind 摄图网图 杨靖制图新“固收+”产品获批
近日,新产限求多家基金公司均有新的品任“固收+”产品获批,之所以称为新产品,在于这些基金都有明确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约定——其中权益资产,包括股票、可转债、可交债等投资比例限定在10%~30%。
而在不久之前,有消息称多家基金公司收到窗口指导,要求股票资产比例上限超过30%的偏债混合型基金,今后不能对外宣传为“固收+”产品。
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,“此前那次只是提出了一个说法或者要求,让大家在产品上报阶段承诺函里面这么写,这次产品获批算是对那次要求的落地。”
另外,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,这次获批的产品为持有期产品,基本上持有期在半年到一年不等。
博道基金首席产品师谭慧9月1日向记者表示,以最新获批的博道和瑞多元稳健6个月持有混合基金为例,其通过量化赋能“固收+”,在债券上不做信用下沉,系统化管理流动性风险、利率风险和股票的波动率风险。此外,其资产配置模型中独创的防御因子也可动态监测市场,预警可能出现的尾部风险,防范“股债双杀”。
基金经理任职有新要求
此外,除了投资比例的要求,另据记者了解,近日监管对基金经理的任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一基金公司人士表示,“要有一年以上含权资产的投资和研究经验。如果只有纯债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就不行。”
“当时产品审核的时候,监管让我们补充过基金经理管理经验方面的材料,我们产品的基金经理之前有混合基金和二级债基的管理经验。”该基金公司人士进一步说道。
其实一直以来,“固收+”产品的投资范围跨度一直备受争议,市场通常将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都归入“固收+”的范畴,特别是很多产品合同中虽然约定了股票的投资比例上限,但是对转债等这类带有“股性”的资产归入债券资产,不受上述股票投资比例上限限制,因此实际运作中一些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的含权仓位较高,波动性加大,偏离了“固收+”的初心。
特别是今年以来,部分所谓的“固收+”产品,净值回撤已经相当于一只混合型基金,“固收+”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“权益-”。而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,“固收+”基金规模出现了负增长。
规模的缩水虽然有净值回撤的影响,但是新发规模远不及申赎带来的冲击也是不争的事实,行业“固收+”的负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者的赎回。
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,“这次对‘固收+’产品进行了严格的新规范,比如将转债等资产和股票合计受到10%~30%的仓位限制,使得‘固收+’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定位更加明晰,而不符合上述标准的产品无法以‘固收+’的产品定位去宣传推介,这种规范便于客户挑选适配的产品,使得‘固收+’产品重归初心,适合作为家庭资产篮子里的重要配置。”
| 广告位 |
国防军事
随机图文
牧原股份(002714.SZ):2023年的全年屠宰量预计为1000
来源:格隆汇格隆汇5月19日丨牧原股份(002714.SZ)于2023年5月18日召开2022年度股东大会,交流环节中,就“目前屠宰业务的经营情况?”,公司回复称,2023年1-4月,公司屠宰量达35 ...
欧洲经济的这个寒冬有多冷?
综合考虑工业生产下滑和居民消费挤出,天然气危机将诶未来两个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带来3个百分点以上的损失。欧元区整体债务风险不大,但需要关注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的债务问题。一)事实一:俄罗斯是欧洲最主要的天 ...
央行今日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,中标利率2.00%
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,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) ...
估值极具吸引力 高盛上调卡夫亨氏评级至“买入”
分析师Jason English指出,卡夫亨氏有利的条件和估值看起来很有吸引力,将该股评级从“中性”上调至“买入”。截至发稿,卡夫亨氏盘初涨超3%,报34.18美元。据了解,考虑到卡夫亨氏自有品牌收入 ...

